伴隨著這種根本性的變革,樓宇、車輛等城市要素在能源系統中的角色也將轉換,不再是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而可以承擔起能源產生和能源儲存,發揮更為主動的作用。
智能城市基礎設施的雙面角色
中國正處于城市化浪潮中,2018年城市化水平達59.58%。其中,城區人口在5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與超大城市有其特殊的基礎設施需求。
麥明銳介紹道,西門子主要從能源和樓宇兩個方面著手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將電氣化和樓宇管理看作一個整體問題。“過去的城市只是在消費能源,將別處電廠輸來的電力配送到不同的場所。如今的城市電網不再只是配電網絡,而是雙向的,集中式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并存。”作為城市中的重要基礎設施,如今的樓宇也不僅只是能源消費者,也可能會制造能源,例如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或者配有燃氣輪機、熱電聯供系統等。”
以德國為例,德國在1990年代約有1000座發電廠,如今電力生產者達到160萬個,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家庭。
與發電功能相伴而生的是儲能需求。一旦陽光明媚或風力猛烈,產生過剩電力,就可以不同的方式儲存到樓宇中,并在電網系統需要時從樓宇輸出能源。
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全球銷售負責人麥明銳(Markus Mildner)
電動汽車也是如此。未來將有大量電動汽車同時充電,現有的城市電網設備尚未做好準備。目前,西門子也在探索將電動汽車納入到整體的智能電網系統中,以氫能為中介,承擔一部分儲能任務作為緩沖。
麥明銳相信這幅未來城市的圖景將首先出現在園區里。西門子為力諾集團濟南科技園提供智慧園區及智慧能源規劃,整合約30棟樓宇、10家工廠、18兆瓦光伏電站、2個天然氣發電機組和2個風能發電機組。當然,從這樣的園區、村莊和城鎮入手逐漸擴大到特大城市,不僅需要放大成千上萬倍的規模,也應考慮特大城市的流動性特點。
從工業數字化到基建數字化
為在能源及其他領域承載新型功能,基礎設施將從根本上實現數字化變革。麥明銳認為,這背后的邏輯與工業數字化是相通的。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我們實現了硬件的自動化,現在則是通過數字化給產品和生產線制造‘數字雙胞胎’。”麥明銳說道。
具體來說,這種數字化雙胞胎不僅是一張3D圖片,而是具備流體仿真的特性。在工業設計階段,創建生產流程的數字化雙胞胎來模擬生產,不斷優化,得到最好的結果。接著正式建設產線進行制造,在生產和運營流程中獲取數據,分析它們是否和之前設計的數字化雙胞胎一致。最后,在上述比較中發現問題,預測故障,提前進行干預。
站酷海洛 資料圖
類似地,用戶若計劃在樓內安裝新能源設備,就可以先創建數字化雙胞胎模擬一番,然后在建筑運營過程中收集并利用數據,產生價值。比如,設備是否存在跳火風險?設備能耗過大,是否某處存在漏電?在此基礎上,人們可以進行預防性維護。
應對這種數字化變革,麥明銳提出了三個要素:數字化技術、數字化人才以及開放的平臺和數據。
“技術方面我們很有信心,實現技術變革的人才我們有很多,但對于市場而言還不夠。最后,數字化的應用過程要將獲得的數據上云計算,其中需要一定的信任度和開放性。”
中國市場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今年1-3月份,中國電網工程完成投資502億元,同比下降23.5%,但麥明銳認為,這并不會影響中國投資者對智能電網的興趣。減量主要出現在輸電網和特高壓領域。特高壓輸電市場即將達到飽和,不會繼續增長。與之相反的是,中低壓配電市場、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解決方案市場將會大幅增長。
西門子新一輪的業務結構調整,與此種市場趨勢判斷一致。今年5月,西門子宣布剝離油氣與電力集團(GP),后者還將通過公開上市獲得完全獨立。此外,西門子計劃將旗下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多數股權(目前為59%)轉讓給油氣與電力集團。
剝離分拆能源資產后,數字化工業集團(DI)和智能基礎設施集團(SI)將構建西門子未來實體業務的核心。其中,西門子計劃到2023年將智能基礎設施集團的利潤率提升到13%至15%。
麥明銳的身份也由西門子大中華區能源管理集團總經理變為西門子智能基礎設施集團全球銷售負責人。他介紹道,這個新的集團吸收了原能源管理集團的中低壓、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智能電網業務,再加上原樓宇科技集團的業務以及控制電器業務。這背后的考量,不外乎樓宇在能源系統中扮演的角色日趨活躍,以及上述幾個市場的協同發展。
展望中國市場,麥明銳說道,西門子SI首先會加大產品業務,通過電子商務等新渠道拓展銷售鏈,推廣產品組合。其次關注儲能系統和電動車等新領域,探索未來能源、環保充電、替代儲能系統等。第三,發展完整的解決方案,協同發展工業、樓宇和電網這三個市場。
盡管面臨著整體經濟形勢和外部環境的壓力,但麥明銳注意到,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仍呈現上升趨勢。從這個意義上,西門子對在中國投資持有樂觀的態度。
即使在中國GDP增速放緩的情況下,西門子中國區的業績增長依然在其全球市場中居于前列。他相信,在西門子SI實現業績目標的過程中,中國市場的貢獻將起到關鍵性作用。